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5155xs.com

第266节(1 / 3)

加入书签

以前在梁山上就发行过战争债券,眼下想到了故技重施。她喜出望外:“二哥也懂这些啦。”

“我本来就懂。”

撇撇嘴,不跟他争。眼前这一版“债券”,比起当年在梁山发行的更加精美细致。纸张用的是过去道君皇帝写字画画专用的绢布金潜库钞纸,四周印花压边,字迹略有凹凸,套色端正,油墨整洁——金大坚已经进驻国家正规库钞印造局,昔日的高仿制造商彻底洗白,从此以后专心原创,只出正品。

纸张顶端六个粗黑大字“大宋卫国公债”,下面几行瘦金体小字,写明是大宋朝廷发放,度支司监造,用于抗战卫国,面额几何,利息几何,约定持有人可以每年向国家支取利息,二十年后还清本金。

再下面是一层一层的防伪图案花押、波浪纹“水印”。金大坚在皇家印造局中显然发现了宝藏,乐此不疲地试验各种新技术。每张债券都有独一无二的编号。防伪图案里还夹了几句名人名言,什么“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什么“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最底下是新君赵楷的偌大红印章,表明公债的信誉。甚至还有皇帝手书的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

她看得如醉如痴,脱口赞道:“妙!”

自己那点开了挂的小聪明只能算是纸上谈兵;这些国家栋梁们举一反三,设计出来的东西才真正契合时代,让人看了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把半辈子积蓄贡献出来“匹夫有责”。

而过去的梁山“山债”属于短期债券,一年后连本带息一并还清,简单粗暴;而此时的“战争公债”是长期债券,若是数十年后一并还本付息,财政压力不可小觑。因此有识之士们无师自通地发明出了“剪息”,也就是将利息分摊到每年支付,也降低了国债投资的风险,让债券持有人更加后顾无忧。

武松得意补充一句:“皇帝那句手书是我逼着写的。老百姓都认这些。”

免不得再把他夸上天,然后提建议:“这‘公债’既是面向贫富不等的百姓,利息上面可以多些变化。譬如兑换期限可长可短,十年的利息少些,三十年的利息多些;面额小者利息少些,面额大者利息多些;至于还款方式,倘若只限钱钞,那么利息便少些;倘若接受粮米、布帛、茶叶、盐铁等来抵款,那么利息可以多些……”

武松一样样听着,默默记在心里:“那么回头便叫人去修改付印。你帮我算算,印多少合适。”

潘小园却为难了。国库现有多少短缺,她自是心里有数;但整个大宋的臣民,有多大意愿购买“国债”,她心里说不准。

岳飞也听说过当年梁山发行债券集资之事,当即满怀希望地说:“咱们叫那些朝廷里的文武百官都买!三品以上一人一万缗!七品以上的五千缗!九品……”

武松哈哈大笑:“不买怎么办?挨揍?”

岳飞眨眨眼,并没有反对。跟梁山大哥们混了这一路,有些思想也不免被拉低到了土匪境界。

武松还是笑道:“这个不成。能出得起这么多钱的贪官,大多数已经让咱们干掉了;剩下的忠心好官——找几个榜样还行。不见得所有人家里都有余钱。”

潘小园也忍笑提醒:“兄弟别忘了,等过几天,你也是三品以上的大官了,我看你怎么给大伙做榜样。”

武松奇怪:“他怎么还要升官?”都快比我官大了。

“嗯,迫不得已——回头和你解释。”

武松摇摇头。没听说过升官发财还带“迫不得已”的。但见岳飞居然也没反对,心里暗暗称奇。

岳飞翻来覆去看着手中的国债债券,忽然开口:“谁说我出不起钱?我——我可以做那个榜样。”

慢慢扬起另一只手中的一沓房产地契,讨好地一笑:“师姐你方才说……这些都、都归小弟处置?”

声音越来越小,也知道这个便宜讨得太大。

潘小园:“……”

覆水难收,红着眼圈点点头。

不是不心疼。但她潘六娘敛财挣钱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关键时刻钱够花”的安全感么!再说,要是开封城沦陷了,要是国家都没了,这些地契不都成了废纸一张,谁还稀罕?

岳飞心中估算着房产的价值,再颤声确认一句:“我——真的——可以用?”

咬牙,“需要多少用多少。”

岳飞一蹦老高:“我这就去换钱!”

潘小园:“诶……”

真的一张都不给我留?

武松看看岳飞蹦蹦跳跳的背影,再看一眼泫然欲泣的潘六娘,眼神里再次意味深长。后悔了?

她黯然销魂地摇头。不后悔。就算这笔钱交给武松,多半也得让他不眨眼的花出去救国。区别在于,武松护短,好歹会给她留点下半辈子的吃饭钱。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罢罢,反正也是从西门庆那里赚来的不义之财,早花完早干净。而且是用于如此高尚伟大的目标,说不定能让大官人在阴曹地府里少下两趟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