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5155xs.com

第529节(2 / 3)

加入书签

了!”

刘衍暗道:“看来各地的钱庄的确是按照朝廷的规矩办事,并没有阳奉阴违。”

而且虽然现在看上去火耗归公之后,朝廷通过钱庄收取的火耗依然非常高,两万银币以上就要收取百分之十的火耗,可依然比之前降低很多了。

在明代,火耗放在明面上来收取,是从万历年间开始的,而自从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之后,朝廷收取的税赋一律折合成银子上交国库,各地收取的火耗比例就远高于时机的消耗,普遍在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

而到了后世的满清,即便是被后世满遗所吹捧的所谓康乾盛世,收取的火耗依然高居不下,甚至比明末都要沉重,每两银子收取五、六钱的火耗,都要算是清官了,满清时期的火耗甚至普遍都是征税的数倍!

所以两相对比之下,如今朝廷推行的火耗归公之策使用阶梯税额,最少的比例只要百分之五,最高也不过是要百分之十,在民间商贾和百姓看来,这个负担已经非常轻了,而且地方官府还不会再去另收一遍,已经算是天大的仁政了。

刘衍满意的与那商贾又攀谈了几句,便听到前面在叫自己的号码,便按照指引来到一处窗口,兑换了三枚银币,又交了一百五十个铜钱,作为火耗银子。

这边刘衍办完了之后,便准备到城内另一家民间钱庄去看看,忽然见到财政部侍郎高弘图带着几个部下走了进来,几人见到刘衍都是一愣,随后便要过来行礼,却被刘衍微微摆手止住。

于是高弘图便笑着上前,说道:“请这边稍作。”

刘衍点头,跟着高弘图穿过大厅,顺着楼体上了三楼。

皇明钱庄总号的三楼是专门针对“大客户”的,民间的大商贾、地方士绅都是这里的常客,商谈大宗借贷、兑换、汇兑等业务。

高弘图将刘衍请入了一处包间内,只见这里仿佛就是某个大户人家的书房,里面点燃着熏香,有一个华服美女正在沏茶,刘衍见了不有笑着说道:“你们这里的服务还挺好的啊!”

高弘图笑着说道:“阁老见效了,那些商贾总是附庸风雅,下官这里也只能如此迎合了。”

说着,刘衍便坐了下来,高弘图吩咐属下自去忙碌,然后自己留下作陪。

那美女为二人各倒了一杯清茶,刘衍便让人退下了。

“说说吧,这火耗归公之策已经推行两个月左右了,皇明钱庄各处的收益如何?”

按照财政部的经制,基本上是每三个月向内阁汇报一次数据,现在还没有到汇报的时候,所以刘衍才借着巡视的机会,直接向高弘图询问。

身为财政部侍郎的高弘图专门负责皇明钱庄的运转,以及各地银币铸造厂的经营,所以对这两个月各地火耗归公政策执行的具体情况,只有高弘图才是最清楚的。

高弘图思索了片刻,然后说道:“启禀阁老,目前大明各地的分号已经陆续开始上报表单,并且稍远地区的分号已经开始向京城运送火耗银了。”

“根据目前各地分号上报的数据来看,这两个月各地收上来的火耗银子大致有五十二万银币。如果以后也都按照这个增速来看的话,我大明一年能够收上来的火耗银子大致在六百二十到四十万银币。”

刘衍点了点头,如果朝廷能够收上来六百多万银币的话,那就说明民间需要兑换业务银流的规模,在七千万左右,这还不算那些没有参与到钱庄业务之中的商贾和银流。

由此可见,此时大明的民间商业其实已经非常发达了,至少比后世满清时期要发达。

这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此时大明民间与海外也存在很大规模贸易,商务部下属的皇明商贸商社也与大量的民间船队有合作,每年都为朝廷从海外赚取大量的银子,这也为大明商业的兴盛,提供了有力的货币支撑。

“好啊。”

刘衍笑着说道:“在推行火耗归公政策之前,这一年六百多万的银子都被地方府衙分了,不但无法形成合力办大事,也造成了地方上的吏治腐败,给百姓加上了沉重的负担。”

“现在将这笔钱财统一收上来,可谓是一举多得啊。”

高弘图说道:“阁老所言甚是,此火耗归公之策的确是一个仁政、善政,既减轻了百姓负担,也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只是属下听说,地方上对火耗归公之策颇有微词。”

“这是肯定的。”

刘衍不以为意的说道:“毕竟是朝廷拿了人家口袋里的银子,人家自然要不高兴的。不过朝廷也不会亏待地方上,每年这些银子也是会反馈到地方的,只不过地方上没有机会借此来盘剥百姓而已。”

“阁老,属下还有一个想法。”

“嗯?说说看。”

高弘图说道:“因为今年这火耗归公之策是刚刚推行,很多地方还需要磨合。就比如解送钱粮入京之事,是不是可以随同这样,每年的火耗银子不要单独解送入京,而是随同各地每年上缴赋税一起,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减免不少不必要的重复开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