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5155xs.com

第264节(2 / 3)

加入书签

朱允炆问道。

杨荣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道:“只不过瓦剌与鞑靼的战争,朝廷还是应该参与其中。”

“刚言不出兵,又言朝廷应参与其中,是何道理?”

徐辉祖疑惑地问道。

茹瑺瞪了一眼徐辉祖,道:“且容他将话说完!”

徐辉祖郁闷至极,这个茹瑺是将杨荣当兵部的宝贝了,谁都说不得……

杨荣拱手道:“诸位大人,我所言并非前言不搭后语,也非矛盾,而是认为,瓦剌与鞑靼冲突是必然之事,既然如此,为何不将这件事做大一些……”

“臣以为朝廷应把握时机,观察瓦剌与鞑靼动态,若瓦剌占据上风,朝廷应主动派遣使臣找到阿鲁台,给鞑靼提供兵器、粮草,让他们继续与瓦剌作战。若鞑靼占据优势,也可差使臣至瓦剌,给予支持,甚至给其官位……”

“只有瓦剌与鞑靼长期战争,才符合我大明朝的利益。若一方太过强势,另一方被彻底打倒,那蒙古之地必然迎来统一。而纵览史书,但凡是蒙古一统,其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南下!”

“由此,令其战,令其乱,不令其一统,才应该是朝廷之策。若朝廷完全游离在外,反会受其反噬。”

朱棣看着“唯恐蒙古不乱”的杨荣,暗暗吸了一口气,这个家伙,是打算彻底玩残瓦剌与鞑靼啊,不过仔细想想,这一招虽然阴损了一些,不过确实刺激……

“皇上,臣以为杨荣之言,当为上上之策。”

朱棣率先表态。

茹瑺、解缙、徐辉祖也纷纷点头赞同。

朱允炆满意地笑了,赞叹道:“得杨荣,是朕一幸事,是大明之幸事啊。”

杨荣的策略是对的,作为鞑靼与瓦剌的好邻居,大明不应该完全置身事外,至少也应该添把柴,浇点油……

杨荣低头,连忙道:“臣愧不敢当。”

朱允炆起身,看着朱棣、徐辉祖等人,肃然道:“杨荣之策施行,必以准确情报为本。朕意在晋商,给其通关权限,外行商贸,内探虚实!可否?”

本雅失里投奔帖木儿

给晋商通关权限?

茹瑺吃了一惊,一旦给晋商权限,便意味着太祖时期所行封锁北元政策破产,也意味着明朝与北元出现了事实上的贸易。

“皇上,此事礼部部恐怕不会同意。”

茹瑺提醒道。

虽说晋商出关做生意,并非是让瓦剌或鞑靼来大明入贡,但却是通商啊。

在明代,与北元做买卖它不是一件生意场上的事,而是一件事关国本的礼仪之事,不是由什么海关、入境处管理,而是由礼部来管……

礼部陈迪是洪武老臣,相对固执,加上朱允炆力主国子监革新一事,礼部没少给朱允炆找茬,这事传到礼部,说不得又是一场风波。

朱允炆明白茹瑺的担忧,看向解缙,道:“太祖时所行政策未必适用于当下,我们的斥候与力量,不足以准确把握北元动态,就以哈什哈弑杀买的里八剌来论,大宁府递送来的情报你们也都清楚,极为粗糙,简单,只有寥寥几句话!”

“可反观晋商,其深入元廷,不仅记录了元廷事变的整个过程,还摸清了元廷各部落所在大致方向,将瓦剌与鞑靼的明争暗斗调查的一清二楚,更重要的是,这些商人有眼光,有阅历,能判断元廷各方势力首领的个性。”

“常千里言说哈什哈未必自负,刚愎自用,说马哈木暗中积蓄力量,是只厉害的雏鹰,阿鲁台信奉的是黄金家族……如此珍贵的情报,足以影响大明对时局的判断,除了启用晋商,谁能担此重任?解缙,此事你来说服陈迪,但需保密,不可外传。”

解缙答应道:“臣领旨。”

现在不是用谁的问题,而是谁能带来更多情报的问题。

徐辉祖突然想到了什么,对朱允炆问道:“大同来报中,言说晋商自北元换来五百匹骏马与三百匹马驹,有意将马匹送给朝廷以换取过往不究,日后晋商通关,是否多换一切马匹来?”

“朝廷严重缺马,若可多得马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朱棣赞同徐辉祖的想法。

朱允炆思索了下,摇了摇头,道:“换取战马未必可行,我们都知瓦剌与鞑靼冲突在即,他们定会严格控制马匹外流,以保存实力。日后去北元,只能是提高羊毛的价值……”

“这……”

徐辉祖、朱棣、解缙等人面面相觑,但凡有点消息门道的人,都知道京城富贵堂是皇后开的,幕后主使就是眼前这位。

皇上,你也不能总为了自己赚点羊毛钱,拿国事开玩笑吧……

可谁都不敢说。

看来朱允炆是打算多薅北元的羊毛了。

帖木儿帝国,撒马尔罕。

大将盖苏耶丁匆匆进入王宫,身后还跟随着四名抬着门板的护卫,门板之上严严实实捂着一人,只露出了一个脑袋,脸上冻疮斑斑,嘴被破布塞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