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5155xs.com

第396节(2 / 3)

加入书签

总结下来,朱允炆是一个不轻易杀人的皇上。这样仁慈的帝王自然是大明的福气,是朝臣的福气。

可是如果朱允炆太过仁慈,大手一挥,说一句“这是我皇叔,就饶他不死吧”之类的话,那天底下就真的没有人能杀齐王朱榑了。

如果是那样的话,这个结果自己能接受吗?

赵世瑜、袁逸尘、沈伟三人沉默了。

齐王朱榑公然起兵造反,带数万人想要奇袭京师,如此谋逆之罪,以下犯上,为人臣者,当为君斩杀此僚!

成千上万的人因他而死,若是他还活着的话,那这天底下还有什么正义可言?

若是他还活着的话,那自己的良知又该放在哪里?

那么多人都葬身大海,总需要有一个人为此负责!

所以!

朱榑必须死!

面前的军士一动不动,浑似雕像。

这些军士不是不清楚海里呼喊的人是什么身份,也不是不清楚眼前的四个人在做什么!

但没有人站出来,一个都没有。

作为大明水师精锐,作为新军之策的首批受益之人,他们的信念与意志就一个:

为君分忧,为国死战!

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考虑,只有一个最朴素的认识,那就是朱榑是个坏人,大大的坏人,这样的人就应该千刀万剐,应该下地狱!

虽然没有朝廷的明文,虽然没有上级的命令,但他们面对眼前的一切,保持了沉默。

此时此刻,他们眼中的骆冠英等人,不是杀人的刽子手,而是消灭罪魁的英雄!

海,平静了下来。

骆冠英转身看了一眼范公堤下的海,转身对军士喊道:“找绳子,救人!”

时间过了这么久,救人是不可能的了,但尸体还是需要打捞上来的,毕竟确定是死人才好做文章,万一死了没尸体,人家不给开死亡证明,这养老金还继续发,总不合适吧……

军士顺着绳子下滑到海中,看着那头埋在海水里,随海水浮动的尸体,用钩子拉了过来,然后检查了下,确定已没有了呼吸,便将绳子系在齐王尸体的腰间,顺着绳子上了范公堤。

骆冠英再次确认齐王已死后,面露悲伤,道:“告知郑副总兵,于范公堤外海域发现齐王尸体,死因为溺死。”

“遵命。”

军士肃然答应。

骆冠英叹了一口气,准备离开,赵世瑜没有说话,而是独自落在后面,将那一截被切断的绳子丢到了海里,这才跟了上去。

这绳子可不能留着,万一有人泄露消息,还可以推说是意外,但如果绳子被人拿走了,那切断绳子的证据可就有了,那就是蓄意谋杀。

骆冠英毕竟还是太年轻了,虽然有魄力,但还不够细致。

郑和得知了齐王的死讯,沉默了许久,才命人拟写文书,道:“郑和顿首于白水洋,七月中,齐王朱榑起兵造反,率军四万余,合计船只二百余艘。水师船队率宝船迎战,击沉、毁伤敌船一百二十三艘,杀敌两千余人,溺水而亡者五千八百余人。齐王遁逃于范公堤外,涨潮之际,溺死于海……”

东海白水洋之战,看似规模不小,一方二百多艘船只,四万余人,一方只有三艘宝船,满打满算也只有七千人,无论事前搞民意调查,还是找专家访谈,一看数字也知道齐王-占据优势。

可数字这东西有时候是靠不住的,郑和凭借着宝船,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彻底剿灭了齐王的船队,这一战,验证了宝船的强横,也验证了炸裂弹的威力,真正意义上的火炮时代(即非实心弹),由此拉开序幕。

郑和不知道,他无意中已经创造了历史。

对于白水洋一战,朱允炆此时并不知情,但却十分有自信,自信自己那空白的批条可以被解缙解读,自信大明水师绝不会让齐王的船队进入长江。

为什么如此自信?

笑话,拿木板船对付小型航空母舰级别的宝船,还想赢?

就算是想抢坦克,至少你应该拿颗手榴弹,而不是拿一把菜刀吧。

拥有绝对力量的武装,绝对的意志,又是身经百战,大明水师绝不会辜负朱允炆的信任。

钱塘,于家。

于文明、于彦昭打量着朱允炆,两人都不认识,但既然人家来了,还带了一些礼物,呃,冰糖葫芦,小糖人,山楂糕,松子糖……总不能把人给轰出去吧。

人家中午空腹来的,不能不管饭,摆了一桌饭菜,就开始询问。

可是问了几轮之后,于文明更糊涂了,道:“如此说来,你我并无旧故,那缘何来这钱塘拜访?”

宁妃看向朱允炆,这个疑问她也想知道。

“其实我来这里,并不是来拜访你的,当然,也不是这位……”

朱允炆自斟自饮,叹了口酒气,看了一眼于彦昭,然后神秘一笑,道:“我来这里,是来看望一位了不得的小友,不知两位可否引见?”

宁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