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5155xs.com

第700节(1 / 3)

加入书签

宋晟抬头看着碧蓝的天空,嗅到了战争的味道,用不了多久,战争将会彻底打响。

三日后,一批批军队自嘉峪关内,肃州等地开出,骆驼连绵数十里,踏着戈壁沙漠的黄沙与古道,朝着哈密的方向前进,无数的军用物资,神机炮,火药弹,火药材料、帐篷、粮草,开始输送哈密。

杨荣在得到宋晟军令之后,也不再怀柔,操控脱脱,干净利索地清理了不臣服大明的头目,扶持、安插亲明的哈密人,彻底切断了哈密王祖母的手,为彻底控制哈密,杨荣让脱脱下命,调驻扎于哈拉木提的明军入哈密城,充当王城护卫。

脱脱很是不耐烦,直接将印信都给了杨荣,让他自己写命令自己上印,没事别总来打扰自己和阿依姑娘卿卿我我。

有这么一个不愿管事,沉迷酒色的哈密王,杨荣操控哈密大局更是得心应手,大明军队控制王城,隔绝了哈密王祖母、其他王室与哈密头目之间的联系,杜绝了王祖母等人的其他心思。

为了稳住哈密头目,杨荣拿着朱允炆便宜行事的旨意、宋晟“随机应变”的嘱托,将哈密主力军队六千人整合在一起,名义上组建了哈密卫,拟写文书,向朝廷请求正式设置哈密卫,加封马哈麻火者为指挥史,辜思诚为千户等。

朝廷的文书处理很慢,毕竟路途遥远,但赏赐来得很快,杨荣通过赏下物资、钱财拉拢哈密头目,让其死心塌地为大明办事。

哈密城容纳不了宋晟的大军,也装不下如此庞大的后勤物资,杨荣选择哈密以西二十里作为大军驻扎之地,命军士砍伐树木,搭建营寨,以迎接宋晟大军。

宋瑄作为先锋,先一步带三千骑兵进入哈密,并配合杨荣张贴告示,安抚哈密百姓,严格约束军纪,不准军士欺民霸市,抢掠百姓,将哈密人当做大明百姓一样看待,并宣称大明军队前来,是为了迎战帖木儿,保护哈密百姓,赢得了哈密当地人的支持。

风尘仆仆的宋瑄没有客套,安置好军队后,便与杨荣、蔡熊英、陈茂、郑大成等人商议军务,主张在伊吾哈密各打造一座混凝土城关,为物资储备,后续部署做准备。

杨荣盘算再三,认为可行,但考虑到人员与物资供应,提议道:“伊吾城本就破旧,又是东西要冲之地,应先一步设置城关。至于哈密西面一线,可以先砍伐树木,以栅栏城为主。”

宋瑄也知物资不足,很难两头兼顾,只好点头答应。

四月中旬,哈密以西出现了三座大型栅栏城,栅栏城以倒置的“品”字形设置,两座栅栏城向外凸,占据东西两翼,中间一座栅栏城居后,是为中军大本营。

宋晟调回宋瑄,将防守嘉峪关的重任托付给他,并命其在嘉峪关等候朱棣的大军,做好大军接待事宜,之后下令袁岳调动骑兵随军前往哈密。

袁岳在山丹卫已经待了两年多了,自建文四年征安南凯旋,袁岳就请旨到西北历练,被朱允炆任命为山丹卫指挥史。

当时,五军都督府与兵部颇为袁岳鸣不平,认为朱允炆有些苛责功臣了。毕竟袁岳在征安南之战中立有大功,完全有资格留在京军,委以重任,直接将人丢大西北,实在是寒人心,埋没人才。

朱允炆没有收回命令,袁岳到了山丹,然后如许多人预料中一样,被“埋没”了。

宋晟似乎并没有预想中的重视与重用袁岳,而只是让其管理山丹卫及山丹军马场,按照一些御史与官员的看法,袁岳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还没闪烁几次光芒,就被打成了一个养马官,这辈子算是没机会出头了。

可事实和表面上看上去的并不一样,袁岳在山丹卫得到了宋晟的全力支持,在养马中熟悉了战马的习性,掌握了御驭马之术,从一个步战将军逐渐蜕变为马上将军,跟着骑兵将士学习骑兵作战之术,掌握骑兵要义,多次跟随宋晟出关,在沙漠与草原中屡次接触鞑靼小股军队,全胜而归。

袁岳端坐在马背上,原本光滑的脸庞变得粗糙起来,风沙里的磨砺在脸上留下了点点凹痕,却也锻炼了一身精湛的本领。

刘启夏看着骑术精良的袁岳,不由感叹:“京军中多少人想要成为骑兵指挥,可最后都被淘汰,只能作个百户,像你这种人才,倒是少见。”

袁岳侧头看了看刘启夏,目光中也带着敬佩:“刘同知说的哪里话,论骑兵指挥,骑兵作战,你才是真正的行家。京军正三千营的蒙古骑兵精锐,都被你组建的重骑兵碾压,威名赫赫。”

刘启夏哈哈大笑,摆了摆手:“重骑兵不过是皮厚抗揍罢了,可你对付重骑兵也有一套啊,几次演练,我可都没讨到好处。”

袁岳笑道:“唯手长、力大而已。”

刘启夏重重点头,确实,袁岳克制重骑兵的方法很单纯,就是手长、力大,这两者结合在一起,那就占了先手,别管重骑兵穿多厚,往脑袋上丢一大铁球,谁也扛不住啊。

何况袁岳这个人有点心里阴暗,铁球可以丢,大锤可以砸,斧头可以劈,专门对付重骑兵时,马上的装备好几样,六七十斤重,非悍马不可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