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5155xs.com

第892节(1 / 3)

加入书签

若是战马驮载军士的同时拉神机炮车,那战马一日恐怕走不了八十里,更无法在关键时候快速突进。

若为了突进、追击放弃拖拽的神机炮,结果不还是一骑兵吗?

至于双骑配置,这也是个问题。虽说京师战马数量增加不少,还远不到双骑兵的时候。再说了,双骑配置是为了远程奔袭准备的,为了战马可以得到轮换休息,骑炮兵营双骑怎么个双法,身下战马累了,你忍心换拉了一路神机炮的战马接着骑?

根本无法--轮换战马,除非三骑配置,但这又是不现实的。

杨烽火走了过来,拍打着神机炮的炮管,对高忠光说:“原以为骑炮兵营简单,可操作起来真不容易,我们甚至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骑炮兵。”

高忠光擦了擦汗,舔了下干裂的唇:“是啊,骑炮兵,简单说是骑兵与炮兵结合,可怎么结合即能保证携带火器,还不失骑兵的机动、速度。”

宣青书看着眼前的大铁疙瘩有些发愁:“之前在国子监数学院里,听过一堂课,先生说但凡问题看似无解时,都意味着存在最优解。我们也需要摸索平衡,找到最优解。”

刘启夏敞着胸怀,大大咧咧走了过来:“还得看二炮局那些人能不能设计出更轻便的神机炮车。眼下混凝土道路连接较广,战马拖拉神机炮还算轻巧,可草原之上不利行车,太过沉重反而会拖慢我们的速度。”

宣青书、高忠光连连点头。

刘启夏看向宣青书,问道:“你认为火铳作为骑兵主武器可行吗?”

宣青书凝重地摇了摇头:“骑兵最主要的是速度,火铳虽有先一轮打击的优势,但刺刀还是比不上大刀好施展,在与骑兵近战、混战时,火铳取代不了弓和刀。”

刘启夏微微点了点头,对高忠光说:“他是书生尚且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是武将,又怎么能犯这样的错误。让我说,骑炮兵不应该放弃弓、刀,火器只能作为辅助。”

一颗小石子滚了过来,杨烽火手里拿着一块鸭腿,咬了一大口,呜呜地说:“火器不是骑兵的累赘,是骑兵的帮手。前几日,二炮局拿出了几类武器,我看那个三眼火铳就不错,虽比不上大刀犀利,至少可以三次击发,还能当棍子砸人。”

“三眼火铳吗?”

高忠光想了起来。

为了打造骑炮兵营,实现骑兵火器化,二炮局也参与了进来,提供了新式火铳、二眼火铳、两类三眼火铳,还提供了手榴弹,包括小型的三十孔火铳车。

但这些都没有达到朱棣对火器的要求,归根到底,这些火器的杀伤力都不够强,新型的刺刀火铳也好,三眼火铳也罢,在骑兵突击过程中,只能一次或三次击发,然后决定胜负的还是冷兵器搏杀。

冷兵器对抗没什么,只不过这些火器不太可能造成对敌人的惨烈杀伤,不足以让其溃不成军。说到底,这种革新不是骑兵火器化,而是骑兵用了用火器。

三眼火铳算是比较合适的一种方案了,这类火铳有两种设计方案,一类是三眼分开发射,分三次击发。一类是一个火药室连通三个眼,一次发射三个眼的弹丸,实现集中杀伤。

骑炮兵营目前并没有拿定最后的方案,不过以目前的方案来看,朱棣等人更多倾向于一次发射三个孔弹丸的三眼火铳,以确保正面较大范围的杀伤,为骑兵突进敌阵打下基础。

但三眼火铳这种棍子在打架斗殴的时候,还真不比刀好用多少,特别是对善用马刀的骑兵,总不能打进去了,然后再装填火药吧,马哈木和阿鲁台估计也不让啊。

刘启夏对于骑炮兵的结合并不看好,甚至主张保留弓箭、大刀,只将火器作为一次性消耗品,用完就挂马上,换武器再战斗。

高忠光看向刘启夏,说:“不管如何,总要试试。若三眼火铳好用,那就用。皇上说过,实践出真知,拿过来组成军阵,演练一番试试就知道了。”

杨烽火赞同高忠光的看法,将鸭腿递给刘启夏:“我们都知道你作为骑炮兵营指挥史压力大,很想保留骑兵的战力,又想简单杂糅火器,但这样不行啊,我们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的路,遇到点困难挫折很正常,但不能降低标准,抄捷径。皇上对骑炮兵营寄予厚望,希望我们能成为北征的主力,我们必须做好了才行。”

宣青书连忙近前,问:“怎么,朝廷已经下定决心北征了吗?”

高忠光、刘启夏期望地看着杨烽火,这个家伙不久之前入了宫,肯定知道点什么。

杨烽火无奈地摆了摆手:“朝廷目前并没有北征的消息,但我听兵部的人透露,鞑靼一直在河套附近游走,规模不小,像是主力。前几日,薛禄在大同发来文书,希望朝廷可以准他出兵收回河套。”

宣青书皱眉:“薛禄,为何不是武定侯郭英?”

杨烽火叹了一口气:“武定侯这些年身体不好,他虽坐镇大同,可大部分时间都在静养,具体事宜已交给了同知王成名、薛禄等人处理。听说几年前病重,若不是有游方神医路过,后果难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