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5155xs.com

第十二章 朱元璋欲渡江人帮天助 占采(6 / 7)

加入书签

登陆晚的部队都捞不到仗打,只好打扫战场。朱元璋这一仗可谓先难后易,摧枯拉朽,不到一个时辰(两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占领了太平城的江岸门户采石矶。

当天中午,朱元璋宣布:晋升廖永安为水师两军总管,廖永忠为水师一军镇抚。晋升常遇春为水、步军镇抚兼水师总管府先锋,统领张德胜、叶升、桑世杰、华高及水兵两千、步兵一千。

打了大胜仗,年轻的小头领们头脑开始糊涂、发热,他们以和州物质匮乏为由,纷纷要把缴获的战利品搬上船,运回和州,随便想把一些从元军官兵身上没收的钱财拿给家人。这些小头领既有水师的,也有徐达手下的。

朱元璋闻讯后,马上把徐达和廖永安叫到自己的帅帐,告诫说:“今举军渡江幸而克捷,当乘胜径取太平。若听任诸军取财物以归,再举必难!江东非我有,则大事去矣!”

两位将领沉默了一会,徐达表态说:“朱帅教训的是。”

廖永安跟着说:“请朱帅明示!”

朱元璋想了一下,说道:“廖总管听令:悉断舟缆,推舟急流中。”

廖永安愣了一下,问道:“朱公,尔说甚?”

朱元璋又严肃认真地重复一遍:“悉断舟缆,推舟急流中。”

廖永安马上抱拳应道:“遵命!”

打算携带战利品返回和州的将领看见水兵砍断缆绳,把50艘大船推入江中,让其顺流而下,大惊失色!其他将领也都莫名其妙。纷纷跑到帅帐,询问朱元帅。

朱元璋板着脸说道:“成大事者不谋小利。此去太平甚近,舍弃不取将何为?”

徐达给下属使了使眼色。

19岁的千夫长陆仲亨听出了朱元璋的话外之音,又见徐达示意,慌忙抱拳表态说:“恭听元帅号令!”

其余的也急忙抱拳附和说:“恭听元帅号令!”

朱元璋接着下令:“全军吃饭。吃罢攻打太平!”

大小将校离开后,朱元璋叫谢成秘密通知廖永安,派廖永忠带兵划小艇追取大船,开到采石矶北面的翠螺山待命。

元末,江浙行省太平路辖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治所在当涂县,属于路、县衙门同城。

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四年(329年),江淮间战乱,多数难民南渡过江。于是在江南始设当涂县及淮南郡,以安置流民。

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年),当涂县改属宣州(今属安徽)。

五代南唐(李升)升元元年(937年),改当涂县为建平军,南唐(李璟)保大末年(957年)又改作雄远军。

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八年(975年),改雄远军为平南军。宋太宗(赵匡义)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升平南军为太平州。当涂县为附城,隶属建康府路(今南京)。

太平兴国三年,划宣州之芜湖、繁昌2县归太平州。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太平州为太平路,隶属江浙行省,辖县如故。治所还是在当涂县城。

宋元当涂城的平面约为四方梯形,周长108里(约合6159米),坐南朝北,背依姑溪河。此河自东南向西北流入长江。当涂城的南墙依河而建,平面成斜线。宋朝建造者顺应地利在东、西、北面开挖护城壕沟,但在东、西、北三门处的壕沟留下两丈(约63米)宽的进城道路。路中先挖沟埋入通水陶管,从东南角引入姑溪河水,并建有一坝,设置了水闸,以防洪水。西城濠连通姑溪河。部分河水经过城东、城北、城西,最后又流入姑溪河。

东城墙长约35里(1996米),有一门,正门居中偏南,叫行春门。

西城墙长约3里(1711米),有一门,居中偏南,叫澄江门。一条大街把东西两门连通。

北城墙长约23里(1312米),有一门,偏西,叫清源门。

南城墙长约2里(1140米),有一门,偏西,叫南津门。意思是:南临渡口之门。

一条垂直大街把南北两门连通。平日,商船云集姑溪河,挑夫频繁进出南津门。由于城东墙略成弧形,中部向东面突出,西墙轴线又偏斜、向东,故南墙比北墙短。护城濠基本沿着城墙走向开挖,也不是方方正正。

城墙四角建有突出的弧形敌楼,可以从侧面有效射杀50米以内攻城的敌兵。

北门和东门外地势开阔,便于大批部队集结及排兵布阵。

当天下午,汤和派出的探子回来报告:攻打采石矶时,当涂城的四门已经关闭,全城戒严,白天也不打开。派人混进城里应外合是不行了。

这已在朱元璋的预料之中。渡江前,朱元璋就派探子到太平州调查了当涂城的情况,确定了攻城方案。他把主攻方向定在北门和东门。这次,他带上了攻打滁州的利器——撞门车。

太平州的官渡距离当涂城北门25公里。当天下午,按照计划,总管汤和、

邓愈兵分两路到达城东和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