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5155xs.com

第703章(1 / 2)

加入书签

只要肯做事情,肯想问题,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此前朝廷武断的裁撤掉驿站,不安排相应的分流安置,像这等一刀切的方式,必须要绝对杜绝才行。

只要是方向对了,哪怕过程慢一点,朝廷也是能接受的,朕最厌恶的就是好赖话全叫一人说了,最后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王洽、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等军机大臣,流露出各异的神情,显然对近段时期,军机处所收奏疏有不同的看法。

“陛下,山西和辽前两地,皆乃拱卫京畿的要地和屏障。”王洽看了眼王在晋他们,眉头微蹙的上前,拱手作揖道。

“现在刘鸿训和孙承宗二人,自发的在治下裁撤卫所,就算想参考京畿卫戍调整,至少也要提前讲明这些情况。

可自始至终军机处也好,内阁也罢,甚至是兵部等有司衙署,都没有收到相应奏疏,现在却……”

“王卿可是在担心什么吗?”

崇祯皇帝合上奏疏,看向王洽说道:“裁撤掉所设卫所,不说山西和辽前怎样,就说拱卫京畿的区域,所减轻多少负担,难道军机处先前的核算,卿家都忘掉了吗?

将非必要存在的卫所裁掉,以减轻地方的压力,确保地方秩序的安稳,这难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陛下英明。”

杨嗣昌上前附和道:“臣以为山西巡抚刘鸿训、辽东督师孙承宗,在治地审时度势的裁撤部分卫所,是很正确的事情。

就刘鸿训、孙承宗所呈奏疏,臣方才在心里核算一笔开支,如果所裁撤卫所的一应屯田,能顺利并入到各地官田中,安置好所辖军户转民籍,过去朝廷每年要开支的几十万两粮饷,此后就不必再调拨了。

而那批官田每年所征田赋,能让朝廷多收十几万两折色银,这前后带来的获益,就是……”

“杨枢辅,你这笔账算的不对吧。”

黄立极眉头微皱,看向杨嗣昌说道:“就算是裁撤掉卫所,那所涉及的地方,还是要组建起驻防军。

针对这部分的开支,杨枢辅可曾算过?

孙承宗所在辽前,推行裁撤卫所一事这是正确的,毕竟辽西从我大明治下,被建虏夺走的时间较长,所以推行起来难度较小。

不过刘鸿训所在山西,也选择这个时候进行此事,多少是欠考虑的事情,毕竟在山陕等地,还设有九边重镇。

一旦说山西推行的裁撤卫所,让九边重镇的戍边将士知晓,被一些别有用心之辈暗中篡改,导致边镇军心不稳,那本是好的政策,最后却变成坏的事情。”

黄立极还是偏向于稳中求胜啊。

如果叫军机处上下,知晓陕西那边,山东那边,也都在逐步开始裁撤卫所,只怕这种反应会更大啊。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黄立极、杨嗣昌他们,心里却暗暗思量起来,其实在军机处不知情下,围绕北方诸省的裁撤卫所一事,都根据当地实况在缓慢推进中。

就像毗邻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的金州卫,在金州总兵官李明忠的奉诏下,早就开始相应部署,甚至天津直隶州这边,都遴选出一批吏员,代替知府、知县等职,赴金州行军管事,确保金州的整体发展。

“既然黄卿有这方面的担心,那军机处就该帮着查漏补缺。”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环视殿内诸臣,朗声道:“现在国库的情况怎样,诸卿心里比谁都要清楚,朝廷每年的赋税征收,就是这样的情况。

长期处在收支失衡的态势,靠着拆东墙补西墙,去解决应急性的政务,这终究不是什么好办法。

明知道有问题的地方,却不想着去怎样整改,只是被动的等着问题爆发出来,长此以往朝廷可有宁日?

就像过去山陕两地,各地的流贼层出不穷,不就是朝廷摊派的辽饷过重,加之地方频频受灾,导致百姓没有了活路,才被迫造朝廷的反吗?

所摊派的辽饷没征收上来多少,肆虐辽东的建虏没被镇压下去,却让朝廷又多一帮造反派,这种情况必须要彻改!”

王洽、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他们,听着天子所言明的这些,心里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吧。

对于军机处诸臣的反应,崇祯皇帝心里也都清楚,无非是觉得太快了,担忧多地裁撤卫所下,会折腾出新的风波来。

不过崇祯皇帝对卢象升、袁可立、刘鸿训、孙承宗、孙传庭、陈奇瑜这批封疆大吏,却有着绝对的信心。

依着上述这些地方大员的才能,别说是出任各地巡抚、督师了,就算全擢升进内阁担任要职,都是绰绰有余的事情。

像王洽、黄立极他们所忧的事情,卢象升、袁可立他们同样清楚,所以有针对性的做裁撤卫所一事,是避免事态扩大为前提,确保能有效解决问题,才选择最合适的地方,去逐步的推行裁撤卫所一事。

“行了,此事就暂且这样吧。”

崇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