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5155xs.com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127节(1 / 3)

加入书签

原本天下士子是归属于礼部管辖的。当然了,礼部还管着其他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不过赵璨觉得,对礼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这一部分。

只要一个读书人考上了功名,那么他的档案就掌握在了礼部的手里,将来继续参加升级考试,乡试会试殿试,都要由礼部来举办,可谓是掌握了读书人的进身之阶。

而且各级考试都是由礼部挑选督学官到各地主持,这样一来,当届参加考试的士子,都要称呼对方一声座师。

看上去只是个称呼,但官场里错综复杂的关系,本身就是这么来的。座师们会提携自己的学生,因为他们在朝中也有自己的关系,学生们的路自然走得更顺。而学生将来有了成就,自然也不能忘记座师。

正是因为这种师生关系很容易造成朝臣拉帮结派的结果,所以后来会试之后增加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所有通过考试的士子即被授予功名,称“天子门生”,就是为了杜绝这种隐患。

但实际上呢?有几个读书人会真的认为自己是皇帝的学生?下面那一级一级的主考官,也还是他们的座师。

所以虽说考上进士之后,授官是吏部的事,但是礼部却是让这些人一步一步走到这里的阶梯,不容忽视。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现在平安要单独成立教育部,等于是从礼部将这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划分了出来。以后礼部就真的只能制定那些繁琐的礼仪,在必要的时候被拉出去撑撑门面了。

到时候提出这个建议的人,负责主持此事的人,势必都会成为礼部官员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平安采纳了赵璨的建议,于是决定去找个地位超凡,能力出众,能够压得住的人来主持这件事。他本来选定的是傅彦,后来改成了冯璋。

看完计划书,赵璨想了想,也不由好笑,“平安,我发现了,你每次都是自己打好了基础,做出计划,然后就把事情推给别人去做。这样大的功劳,难道不可惜么?”

“谁不知道这是我的功劳?”平安说,“这就已经够了。再说就是想要将这些事情都揽上身,我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如交给别人,他们一心做这一件事,肯定会比我更好。”

再说了,平安也就是有个理论水平,真的让他自己去负责这些事,光是官场错综复杂的那些关系就能绕晕他了,到时候事情做不了多少,自己反而陷在其中,得不偿失。

赵璨闻言点头道,“你能这样想就好。”

平安转头看了他一眼,说,“再说,我一直记得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想要成功,那么帮手自然越多越好。既然有那么多人合适做这些事,我自然也乐意将事情交给他们。如此,等他们得了好处,将来受到的阻力自然会更小。”

其实并不是阻力变小,只是能够帮他分担阻力的人变多了。

维护既得利益,是每个人的天性。到时候甚至不需要平安说什么,这些人就会自发的帮助他了。

裹挟着这样的力量,他要做的事情,才有可能成功。否则人人都盯着他,还能做什么事?

赵璨微笑着看向平安,心中一阵骄傲。这就是他的平安,声名,富贵,权势,荣耀……这些东西,只要他想要,可以很轻易的得到。但他却并不放在心上。

因为他的目光更加长远,眼界更加开阔。

如果不是因为平安,赵璨觉得自己或许还始终陷在皇权争斗之中拔不出来。可是现在,他也觉得那些事情没什么意义了。

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第二日一早平安便进宫去为傅彦和冯璋讨要圣旨。

皇帝听说他居然真的在几天之内说动了这里两个人出山,为大楚朝廷效力,脸色简直精彩。之后自然不免要问起平安究竟是用什么样的办法让他们答应的。

然后平安顺势将自己的计划书递了上去。

——这一次的事情,平安做的是空手套白狼,两头忽悠的工作。

在这之前,关于教育部的事,他只跟赵璨笼统的提过一点,其他人都丝毫不知。不过平安已经在皇帝面前似是不经意的踢过好几次自己在准备一件事,只是还没有头绪,所以不能定下来。

之所以迟迟不开口,是因为平安知道,说出来的话,一定是会遭到反对的。

比如此刻,皇帝就拧起了眉头,一脸沉重的看着手里的计划书。他比赵璨想的还要更深,自然知道一个全新的,新成立的部门,对于原本的朝廷结构是多么大的冲击。

整个大楚朝廷,除了那么寥寥几位中书宰执之外,便以六部尚书为首,皆可以预国事。皇帝商量军国重事的时候,除了宰执们,也会召六部尚书入对。

可以说,这大楚天下,是由皇帝和这些人共同治理的。即使是皇帝,要做什么事情,也绕不过他们。

而现在,在平安的计划之中,教育部是于六部并列的部门。这也就意味着,整个大楚最顶尖的那一拨人,会多出一个来。

这分薄的实际上并不单是礼部的权力,而是包括几位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