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5155xs.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825节(1 / 5)

加入书签

在中国派遣军还在舔舐伤口的情况之下,虽说谨慎了一些,但也从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从关东军调走了一个师团,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兵力,外加七个反坦克炮中队划归了朝鲜军。这一点让无论是山田乙三还是秦彦三郎都相当的无语。

你增援朝鲜军归增援朝鲜军,可关东军与朝鲜军山水相连,可谓是唇齿相依。谁能保证敌军向朝鲜军发起进攻的同时,不向关东军动手?他们那么多的坦克部队,朝鲜那种狭窄的地形能够摆开?敌军只要向朝鲜军进攻,关东军方面势必也会卷入进去。

但日军大本营的命令,却是异常的强硬。调集关东军驻安奉铁路沿线的五十一师团,火速向朝鲜境内转进。大本营下达命令倒是简单,可总感觉自己现在实力不足的关东军,调整部署却是困难。

合计来合计去,无奈之下的秦彦三郎只能冒险,从盖平一线抽调回了一零八师团,以填补五十一师团调走后留下的空缺。至于调走一零八师团留下的空缺,只能让位于大石桥的六十九师团向前顶上去。但两个人都认为,第七师团还是继续留在盖平一线比较合适。

而就在山田乙三与秦彦三郎两个人,手忙脚乱调整部署的时候。他们对面的抗联部队,却突然加快了调动速度。各部队或是通过铁路输送,或是通过公路机动,向各自指定地域快速推进。杨震给各师的命令是,于十月二十日之前各师必须抵达指定位置。

其实甚至包括军委在内,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杨震的总攻发起日期,定在了十月下旬。几乎每一个人都认为,十月中旬是发起此次作战最佳时期。在晚了他在塘沽的佯动部队,真的就成了虚张声势了。

因为到了十月底辽东湾虽说不会结冰,但是海水的温度已经不适合在实施登陆作战。而到了十一月中下旬,整个辽东湾便开始封冻。到那个时候,日军部署在辽东湾反登陆师团,就可以腾出手来调往其他战场,这无疑会增加整个战场的变数。

但杨震却是始终没有行动,一直到十月上旬才开始陆续着手秘密准备。到了十月十一日,也只是命令各部队严禁外出,所有车辆要加满油进入战备状态,并秘密的开始进行铁路大规模的输送准备。

这一点让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这个年轻的大区指挥员,心里究竟在想着什么。其实究竟为什么一直到十月下旬,才发起此次会战。除了其他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用于快速突击的坦克数量,还有很大的缺口。就算将驻华北的坦克部队调回,但眼下抗联的坦克数量依然有些不足。

而要实施中央要求的快速拿下整个南满,尽可能保证南满工业完整性。作为快速突击力量的坦克数量不足,无法在合围沈阳以北日军重兵集群的同时,从沈阳两翼分别直插新民、鞍山,切断沈阳东西两个方向日军增援,让杨震很难实现完成这一点。

单靠步兵攻击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攻击速度肯定要慢下来不止一点半点。步兵的快速机动性太差,很难在敌军顽强的阻击之下快速推进。而以日本人的性格,只要给他们一定的机会,这些人估计连毛都不会给自己留下。关东军主动放弃的阜新一线,所有的煤矿被炸了一个一干二净,已经足以说明这一点。

完不成任务杀我的头

杨震认为此战的关键节点,就在一个快字。而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切断日军各部之间的联系。实现这种目标的最好办法,就是以坦克实施大纵深穿插作战。利用坦克集群快速的推进,切断日军各部联系,孤立日军各个据点。

按照目前日军整个部署态势,实施大范围的穿插合围战。抢在沈阳周边的日军,向沈阳增援之前,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系,并对沈阳以北的日军重兵集群完成合围。但眼下最头疼的事情,却偏偏是坦克数量不足。

四三年底至四四年初的那场会战,抗联在华北和东北两个战场相加,总计损失的坦克数量相当的大。补充前次会战战损所需,在加上扩编装甲部队的需要,以及佯动部队的需要,坦克数量的缺口很大。

而且按照杨震制定的快速突击战术,行动缓慢的英制坦克,基本上无法参加侧翼迂回作战,只能从正面一线平推。而此次按照杨震制定的计划,却恰恰是以快速突击为主。在除去这些英制坦克,坦克缺口就更加大了。

在自身生产速度缓慢情况之下,要想完全依靠自身生产补足缺口,至少这场会战四四年是打不起来。而美国人自从会战结束到现在,只在五月份给了抗联一百五十辆四中型坦克,一百辆五轻型坦克外加一批半履带装甲车。

到了六月份诺曼底登陆战役打响之前,美国人就基本上已经停止了对抗联的坦克援助。到了其登陆行动开始之后,欧洲战场几乎每天都有大量战损,多少有些焦头烂额的美国人,更是连一发飞机子弹都没有让抗联见到过。

美国人眼下在西欧战场遭遇到的德国人,无论是坦克实力还是反坦克实力,绝对不是日本人可以相比的。包括平射时可以击穿一切坦克的八十八毫米高炮在内,德军的大口小口径反坦克炮数量齐全,规模也相当的庞大。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