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5155xs.com

第六六回 蒋冯阎中原大战 湘闽赣红色割据((3 / 3)

加入书签

战火波及二十多个省,造成灾民二千多万。战后的中原大地,满目疮痍,遍地焦土;疾病流行,十室九空;田园荒芜,白骨遍野。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中原大战灾难多,白骨如山血成河。家家门户蒿莱生,村村井灶炊烟绝。

再说井冈山上,毛泽东利用国民党军阀彼此混战之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1928年5月,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了深入土地革命,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重大任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毛泽东为书记。接着,在宁冈茅坪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由袁文才任政府主席,下设土地、军事、财政、司法四个部和工农运动、青年、妇女三个委员会。边界各县、区、乡工农兵政府都成立了土地委员会,全面领导土地革命。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农民,湘赣边界更是交通阻塞的农业区域,居民几乎都是农民。乡村中的土地大部分集中在地主手里。广大贫苦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每年要把收获量的一半以上缴给地主,还要受其他种种压迫和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也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要使农民获得土地,就必须把土地革命和军事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没有军事斗争的胜利,就不能保障农民获得土地。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军事斗争就不能得到农民的支持,红军就不可能得到壮大发展,根据地建设也将难以坚持下去。毛泽东断定,军事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紧密相连,互相促进,乃是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必由之路。

毛泽东在深入社会调查,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土地分配纲领。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观点,是毛泽东制定土改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他从红四军中抽调大批干部,到各县、区、乡,通过访贫问苦和召开诉苦会、斗争会发动群众,查清乡村的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带领贫苦农民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焚毁田契、债约、账薄,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农,现金和金银器全部交公。然后,公开宣布分配方案,丈量土地,按人口平均分给贫苦农民,插标定界,写上田主的姓名、面积和地名。

县、区、乡各级干部清正廉明,秉公办事,严守纪律,忘我工作,赢得了民心,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广大农民兴高采烈,自编歌谣,到处传唱,歌曰:

红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分田地,夜打灯笼访贫农。

井冈山的土地革命,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农村社会大变革。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广大贫苦农民获得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土地。这一活生生的事实,让广大贫苦农民看清了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确实在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从而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革命热情,衷心拥戴苏维埃政府,大力支援红军和根据地建设,使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获得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正当井冈山根据地蓬勃发展之际,一个沉重的灾难突然降临。8月6日,湖南省委特派巡视员杜修经来到宁冈,传达了省委的“猛烈出击,向湘南发起进攻”的作战计划。命令红四军:“袁文才率领一个营的兵力,守卫井冈山。朱德、陈毅率领两个团攻打郴州。毛泽东去江西永新县指导土改。”杜修经强调:“这是绝对正确的决定,红四军必须毫不犹豫的立即执行。”省委的指示,使毛泽东十分为难。若不执行,无异于违抗上级命令;如果执行,则有可能遭到失败。毛泽东力持异议,向杜修经解释道:“湖南敌人力量非常厚实,强行硬攻,恐招全军覆灭之祸。”然而。杜修经蛮不讲理,一口咬定:“如不执行省委决定,立即撤职查办,开除党籍。”在没有丝毫商量余地的情况下,红四军开始分头执行省委的决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